top of page

点击下面三角形聆听音频

孩子,时间不等人啊! - 随喜转发,功德无量!
00:00 / 00:00
好好修.jpg

弹指一挥间,人的最后的醒悟那已经道路生命的终点,后悔自己一生走过的人生没有好好的多做一点,人生苦乐参半,眼泪和笑脸并存,很多人在这个世界上,年轻的时候觉得时间怎么这么长,等到死的时候,又觉得自己好像没有活过一样。

 

有一位老禅师,他劝告小和尚:“孩子,趁年轻,好好的修心,你能够修成正果,超脱人间烦恼!”

小和尚满不在乎的回答说:“师父,你已经老了,我才刚刚开始,有的是时间!”

老禅师说:“孩子,时间不等人啦啊!”

说着将小和尚带到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

小和尚说:“师父,我看不见。”

老禅师擦亮一根火柴,对小和尚说:“趁火柴还没有熄灭,你在地下室挑任何一样东西出去吧!”

小和尚趁着微弱的光,辨认地下室里的东西,火柴很快的就烧光了,地下室里一片漆黑。

小和尚说:“师父,我什么都没拿到呢,火柴就灭了。”

禅师说:“你的青春年华就如同这燃烧的火柴,转瞬即逝!”

当我们还在寻找人生路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步入了中年,我们失去了很多年轻时的快乐和悲伤的时光,当我们在转换和寻找人的又一条路的时候,就犹如我们在转寻一个法门的时候,我们又失去了很多的时光,当我们一会儿相信,一会儿不相信佛的存在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到达了生命的尽头!当我们真正到达人的终点的时候,给我们的只是后悔伤心,在不得不结束的人生生命当中,拥有着苦恼啊!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不是人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佛法叫我们把握当下,就可修行,记住了,我们的昨天已经失去,我们不能再失去今天,虽然明天很快就会来临,但明天也会像昨天一样很快的失去,所以,唯一的就是要珍惜现在拥有的时间和你身边的友谊,快快修行吧!

5.jpg

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讲的是“德”!那就是道德,性德和人的品德。讲仁慈、讲仁爱,佛法讲慈悲、讲感恩,理解别人为你所做出的一切,常为别人想,常能理解别人,你就能看出你自己的本性,所以中国文化经常讲,知人心者行天下!臺長告诉大家:“知足常乐者得天下!”在中国的传统易经上讲,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的命运有五个因素,一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精进。所以积德占了命运的重要位置,所以中华传统文化讲“智者不忧,忧者不智,勇者不惧!”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如果你今天能解决所有的困难和烦恼,你称为一个智慧的人,你不会担忧,如果你每天还在烦恼担忧,说明你这个人没有智慧。勇者不惧,勇敢精进的人,不会怕困难,所以,精进、道德、肯学习、了悟人生的真谛,懂得因果你才会无灾无祸无烦恼啊!

 

拥有智慧的人,他照样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事,自己本身不一定有大的才能,但必须要有道德,三国的刘备自身本事不大,但他的爱将,关公、张飞和赵云都能帮他打天下。所以人可以不能干,但是不能没有道德呀!

1-2-4.jpg

有一对小夫妻经常吵架,说自己结婚前看走了眼,感觉小夫妻这种生活没意思,整天吵架想离婚,父亲知道之后就跟儿子说:“孩子,你妻子有没有优点啦?”

儿子说:“结婚前有,现在没有。”

父亲说:“你妻子认为你有优点吗?”

儿子说:“婚前,她认为我有,现在,她说我没有。”

父亲说:“孩子,你比我强啊!我结婚前,我都不知道你妈妈优点是什么。”

父亲走到门口,拿起一片瓦片和一团棉花问孩子:“儿子呀,这个瓦片和棉花哪个更硬啊?”

儿子说:“当然是瓦片。”

父亲将瓦片和棉花举的高高的,然后松开手,瓦片摔的四分五裂,棉花轻轻的飘落。

父亲说:“孩子,你看硬的会碎掉,软的丝毫未损。孩子,你应该像棉花一样,谦虚谦卑下来,不要伤别人,你一定不会伤自己。不要学瓦片,有棱有角,遇冷则冰,遇硬则碎;伤害别人的人,一定最后伤害自己;承认别人的优点,会让自己温暖;盯住别人的缺点,你会伤害你自己的心啊!”

父亲说:“学习棉花,为别人抵御风寒,像阳光一样温暖,一句好话可以温暖你妻子的一生;一句刻薄的语言,可以让你妻子记恨你一辈子。一定会葬送你的婚姻的,你希望父亲像对待你妻子一样去对待你的母亲吗?”

 

所以学佛人承认自己的缺点,包容别人的缺点,你就会拥有美德;整天把别人不好的记在心中,伤害的就是你自己呀!就像电脑一样,你天天把对别人不好的恨呀、怨啦、嫉妒呀!这些都是电脑病毒,天天放在你的心里,时间久了,你的电脑会死机的。所以感情大家记住臺長讲的话:“感情像牙齿,掉了就没了,再装的假牙,那也是假的!”所以要珍惜感情,学会开悟,开悟就是想清楚,想清楚就是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再去抱怨别人。

 

30.jpg

人间有坏情绪等于把它当做自我的考试,克服了自己的坏情绪,你就能恢复理智,也就是孔老夫子所说:“克己复理的理也,就是理智也!”人的心理状态要好,因为人经常会生气,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过实验,生气跟血液有关系,人一生气,血液的流速会很慢,会得肿瘤。所以生气最容易得肿瘤。谁在人前不讲人,谁人背后无人讲;谁让你生气的,气出病来无人替!不要生气,臺長告诉你们,当你们把这种恶毒的气,恨别人的气藏在你的心中五分钟,你的血色素就会变化;你的血液就会变成紫色,你的血中容易产生血中毒素,产生癌症和肿瘤啊!所以不要生气,臺長教你们避免生气的三种方法。当家里生气的时候,首先要学会避开,很多人当太太发脾气或者先生发脾气的时候,他首先的是顶撞,相互你一句我一句,实际上,当房子着火的时候,首先的是离开火场,再想办法来灭火!所以躲避那是很好的一个办法;第二就是转移,当自己家人生气的时候,转移话题,或者自己带着先生,带着太太出去shopping。第三要学会化解,当别人骂你的时候,你不要去对骂,你要坐下来,找朋友谈谈,知道一定有根源的,今天太太发脾气,一定有她的道理,今天先生不开心,一定有他的道理。理解因果,学会深化,把别人对你的生气当做在帮你找毛病,这是增上缘!好好的改毛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谁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个人已经是自己的赢家了。所以臺長告诉大家,学佛人闻佛法的经典,记住四句话:“难忍之事易静,碰到难忍的事情要安静下来;难处之人易厚,也就是说这个人很难跟他相处的,要宽厚待他;难处之事易缓,知道这件事情非常很难处理,先暂缓一下;难成之功易智,如果知道这件事情很难成功,用智慧来解决它。”

 

306-6.jpg

一个教授给大学生上课,教授贴了一张白纸在黑板上,用笔在白纸上点了一点黑的,问了一位同学:“你看见了什么?”

这位同学说:“教授,我看见了一个黑点。”

教授又问:“同学们,你们在这张白纸上看见了什么?”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们看到了一个黑点。”

教授说:“为什么你们就盯住看到一个黑点,这么大一张白纸你为什么看不见?”

现在人,碰到问题,不看别人的优点,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太太为你做了一辈子的家务,为你领孩子,她有这么多的优点你看不见,只要她有一点点的缺点,你就盯住她、恨她、骂她,盯住她不放,要学会看别人的优点,少看别人的缺点,你心中才会越来越光明啊!

 

知足常乐,知足者因为无所谓,所以欲望是没有他才会快乐,记住了,少欲那是一种理智的放弃。人的快乐,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啊!

 

306-5.jpg

有一个澳洲人,到澳大利亚很远的农场去旅游,在乡下,他看到一位老太太正在手工编织草帽,他发现编织的如此精致,他要把他带到澳大利亚的大城市,这样他一定会有很大的商机。

他问老太太:“多少钱一顶?”

这个老太太告诉他:“五块钱一顶。”

他又问老太太:“你一天能编几顶啊?”

老太太回答说:“十顶。”

“好,老太太,我一次要为你买500顶,你一顶要我多少钱?”

老太太说:“五十块钱一顶。”

商人想:我要你这么多,你反而怎么这么贵。

老太太看出了他的疑问,就说:“先生,你要的数额大,要完成这些数量,我必须起早贪黑,没有正常的休息,你把我编织草帽的快乐生活全给打乱了。”老太太的行为就是告诉我们学佛人的一个道理:人创造事业的目的就是快乐的生活,如果被自己贪欲所累,贪心、贪钱、贪名,你真正的生活意义也就失去了。

 

精进44.jpg

有一个人他到沙漠里去,可是宝藏还没有找到,身上带的食物和水都全部用完了,他没有食物和水,浑身感到身上一点力气都没有,只能静静的躺在沙滩上,等待死神的降临,就在奄奄一息的时候,这个寻宝人,对着天,向菩萨做着最后的祈祷说:“菩萨呀,请你帮帮我这个可怜的人吧,我马上要死了!”这时候佛出现了,问他:“你想要什么?”寻宝人急忙的回答:“啊,菩萨,我想要食物和水,哪怕一点都可以呀!”菩萨说:“好,我满足你的要求。”不一会儿,边上突然之间有不少的食物和水出来,他吃饱喝足之后,犹豫片刻,本想回去,但是继续向沙漠出发,最后他找到了宝藏,他贪婪的把宝藏装满身上所有的口袋,还背着重重的一袋子,可是他又没有食物和水了,他带着宝物往回走,由于体力不佳,他慢慢的下降,他一边走一边扔掉了金银珠宝他一边走一边扔,后来,把身上所有的金银财宝全部扔光,最后他再次躺在等待死亡的降临。寻宝人临死之前,菩萨又出现了:“孩子,你现在要什么东西,你还要宝藏吗?”他有气无力的回答:“我只要食物和水,更多的食物和水,我不再想要宝藏了。”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让我们拥有了那些自以为在生活当中很平常的幸福和快乐的时候,包括有一个家,包括有一个很好的妻子、先生和孩子,或者有一个房子等等,我们常常不珍惜,我们追逐更多的名利,引申出新的欲望,当你得不到的时候,你就会烦恼忧愁,记住了,人如果不节制自己对名利的欲望,最终你就算抛弃了现在得来的名利也不可能换回那平常和平凡的幸福和快乐。

171001

18.12.28(2).jpg

一切以音频为准,编辑排版中如有任何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请龙天护法菩萨慈悲原谅!

bottom of page